醫生、脫口秀主持人
Phillip Calvin McGraw
費爾醫生 (1950- ) 為美國勵志作家、脫口秀主持人,他之前是心理學家。以他名字命名的 Dr. Phil 節目為美國知名電視節目,他在節目中幫忙來賓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問題。
人總說,壓力使人成長。
挫折讓人變堅強。
尤其是越是有精密的時間、空間與條件限制下,
那突破的成長可能性越大。
但是,不是做每件事情都有如此的限制,
就拿單單一個生活行為來比喻好了:
放鞋子!
你想像一下回家的時候,
拖鞋後的你是如何收納你現在所脫下的鞋子?
是很隨意的原地脫了就走?
還是脫完後輕輕地將自己的鞋子擺放好在原來的位置(鞋櫃 or 固定位置)?
還是更很拘謹的先蹲下來、解開鞋帶、放慢速度然後再擺放鞋子回到原本的地方?
其實你都知道真正保養鞋子的方法與目的是什麼,
如何能延長鞋子的使用壽命、與降低鞋子損傷的風險降到最低。
可為什麼你卻不一定會做到更小環節。
因為你認為
『 有更重要的事。 』
這是最多人的理由回應。
可能認為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,
又或是是執行這件事對你本身沒有太大的直接影響。
By the way,
如果你認真看待它,
其實從越細微的小動作裡,越能培養出你的習慣。
從小動作中開始慢慢的觀察到細節。
甚至從每一個你認為最平常的環節動作裡,
慢慢養成一步步的連續動作、SOP、甚至到為它制定流程,
你會發現,
某些作用開始發揮了效果。
從思考就開始有了改變。
透過放慢與關注這行為,
你從一天天裡的習慣養成到變成絕對要做到的環節步驟,
就好比上述的脫鞋子動作從 3 秒變成 10 秒。
一個環節從 2 段變成了 3 段又或者更多。
漸漸的,你會從習慣中找到,
你為了更快達成你要的效果(最終結果),而開始去思考如何加快你的環節步驟。
或是增加、使用更多的輔助道具等等。
從細節中開始找到效率的方法。
因為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(60分鐘*60秒)。
也許無法把每件事情的時間分配都如此妥善,
所以會開始有了第二層時間、空間的思考。
也許還會增加到如何選取正確的輔助工具而煩惱。
但這些都是建立在你既有的習慣養成後會實現。
習慣養成這件事,
不僅是對一件事的專注培養。(注重對象本身、並妥善使用安排對象。)
更是你對思考建立了更多的全方位考量。
這是遠比你單下意識脫鞋子後離開,還能帶來更多超越你所期待的收穫。